1946年6月23日,在南京下关车站,发生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殴打“上海人民和平请愿代表团” 代表和前去采访的记者的事件,其中马叙伦、雷洁琼等被国民党当局的打手致伤住院。 当晚,周恩来赶到医院看望和慰问了受伤的民主人士和记者。国民党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连夜发布命令,不许各报刊、电台发布消息。时任《南京人报》的26岁总编辑郑拾风坚决主张抗议这种暴行。由于写下的消息和评论被国民党新闻审查机构“封杀”,郑拾风便写下了“今日无话可说” 这振聋发聩的六个大字,出现在6月24日的《南京人报》上,无情揭露了反动当局的丑恶面目。这篇短评,也被誉为中国杂文史上最短、最有力度的一篇杂文。 郑拾风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喜爱读书,1937年毕业于泸县川南联立师范学校,1940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日,从事革命活动。他先后在江西《开平报》、广西桂林《力报》、重庆《新民报》和南京的《南京晚报》任编辑、总编、主笔。1946年春,应老报人张友鸾之邀,任《南京人报》总编。 那段时间是国民党当局新闻钳制收紧的严酷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郑拾风一身正气,遵循记者的职业道德,在报道“下关事件”中,在报界赢得头筹,写下了《南京人报》辉煌的篇章和中国新闻史上夺目的一页,同时也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恼怒,唆使有军统背景的《救国日报》总编龚德柏对郑拾风、张友鸾和《南京人报》进行攻击和恫吓。郑拾风、张友鸾等毫不畏惧,1947年,郑拾风还独家报道了南京国民党军警残酷镇压学生示威游行的消息和照片。 郑拾风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引起国民党当局震怒。1949年2月,国民党当局查封了《南京人报》,并下令通缉郑拾风。在友人的帮助下,郑拾风乘英国军舰出走香港,任香港《文汇报》编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响应周总理的召唤,回到大陆,历任上海《新闻日报》《解放日报》副总编和评论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