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其从业者——竹编手艺人能用竹子编织各种生活用品以及工艺品,如今,竹编制品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竹编手艺人更是少见。 近日,记者在市中区凌家镇小湾子村6组的一处村舍前,见到了正在忙碌的、从业40余年的竹编手艺人柳勇。 只见一根根篾条在他指缝间来回翻飞,不一会儿一个筲箕的雏形就显现出来。院坝内,一旁的桌上,摆放有各类竹编制品,有花篮、背篓、遮阳帽、颇具观赏价值的竹编蜻蜓、蝴蝶、竹编画等,均出自柳勇之手。 “从十一二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编扇子,结果我编第二把的时候,就比他还编得好。”柳勇回忆道。中学毕业后,柳勇正式开始了他的竹编生涯,凡是编织类的物件,他只要看一看,稍加摸索就能编出来。 “这是老天爷赏饭吃!”柳勇如是说。 心灵手巧的柳勇编起器物来,极为娴熟,新鲜青竹在他手上,经过刮青、剖丝、打光等多重工序后,变成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的根根竹篾,再通过不同手法,编织成竹筐、蝴蝶等或朴素或精致的竹编制品。他说,竹编手上功夫必须过硬,尤其是劈篾刮篾要做到“薄如蝉翼”。 随着柳勇的技艺不断提高,他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竹编师傅,多次被自贡、内江的一些编织厂请去做培训老师。随着竹编制品需求的增加,他开始在家招募学徒,雇佣村民帮忙编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每月出售竹编制品的收入就有八百元左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手工竹制品市场受到冲击,柳勇开始探索编制现代工艺品,如竹编草帽、竹编蝴蝶、竹编蜻蜓、竹编书画等,传统竹编经过柳勇的巧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开发新产品,需要反复思考,很多时候晚上睡觉都在想。”柳勇说,立体、空心竹编怎么和平面竹编结合?竹丝要多薄?多宽?这些都要经过仔细构思。 眼下,柳勇报名参加了全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他不想这一技艺最终失传,希望通过申请非遗保护,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项技艺,吸引年轻人前来学习。他还想多推出一些新的竹编工艺品,争取走向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