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宋效忠通讯员楚登峰刘定旭     “我感冒咳嗽,请送我去医院吧。”10月19日上午10时10分,84岁的五保老人熊远香拨通汉川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电话。10分钟后,社会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来到她家,免费护送她前往医院。     这是汉川开展社会化养老改革的一个侧影。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怎样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活力,如何有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汉川在我省县市层面率先开展探索。     公办养老机构试行服务外包     针对公办养老机构发展活力不足、运行机制僵化、床位大量空置等问题,2016年汉川市以该市社会福利院为试点,在体制上打破条条框框的制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的原则,与湖北孝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将社会福利院大部分养老床位交由该公司管理运营,实行“整体服务外包”,运营方在合同期内缴纳一定金额的福利机构发展基金和风险抵押金。     外包后,服务方为提升品牌形象,添置了设备设施,强化了服务质量。试点成功后,该市又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农村福利院推进“整体服务外包”和“护理外包”,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该市农村福利院中,分水镇于2016年4月最先试行服务外包。“外包前,福利院只有17人,都是五保对象。外包后,民营机构投入资金,维修房屋,添置设备,院内环境得到改善,服务人员与老人比例为1:7,入住人数达到50人,其中社会老人占比超过一半。”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中心主任刘少华介绍,福利院向社会老人每月收取1000元至3000元费用,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以前该福利院老人鲜见笑脸,现在老人们的笑声多了起来。     81岁的傅正访老人,儿子在外地工作,两个月前被送至分水镇福利院代养。“和另外两位老人合住一套三室一厅,不仅相互有照应,还一起走路锻炼,腿比原先有劲了,心情也好起来。”他高兴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分水镇试点成功后,该市又在马口、刘家隔、城隍等6个乡镇,推广福利院服务外包。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更多乡镇推广。     智慧平台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     机构养老只是补充,更重要的是居家养老。老人在家里,如何得到所需要的服务?     2016年8月,汉川市民政局与湖北孝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养老服务深度结合,以社区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接入受理和服务资源管理功能。该平台线上线下同时全天候为城区社区老年人提供送餐、保洁、助医等各类定制服务,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老人信息一经录入,只要他拨打我们的服务电话,网上马上会显示他的准确住址、年龄、身体情况等信息。得知老人的需求,我们会及时派人上门服务。”孝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汉川)负责人介绍,他们上门为老人服务,会酌情收取一定费用,一般按25元每小时收取。     84岁的五保老人熊远香家住汉川向家院社区。她告诉记者,“我有高血压病,常常拨打孝天养老的电话,一有难处就给他们讲,在看病、买东西、洗衣服上常得到他们的帮助。”     汉川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介绍,对于低保户和分散居住的五保户,政府为他们提供购买服务。购买服务标准为每人每月40元至200元不等。购买服务采取代金券的形式,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每向符合标准的对象提供一次服务,即充抵一定面额的代金券。     汉川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自运营以来,累计接收老人呼叫2.1万余人次,累计服务老人1500多人次,紧急救助了23名老人。     严格监督,细化考核     汉川探索养老社会化,民政部门担起监管职责。     汉川市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管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服务、安全管理、创建达标等工作。对护理公司一年一竞聘、每年签订一次服务合同,经考核后兑现服务经费。外包后,将护理工作按百分制细化到每项具体工作,对服务方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考核组采用百分制量化考核与院民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对问题限期整改,由汉川社会福利管理中心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有效地提高了该市所有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     7月18日,该市民政局对全市农村福利院、民办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共31个福利机构统一安装视频监控,同时将其接入民政系统OA办公平台。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监看福利机构老人生活状况。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刘辉认为,汉川市在全省县市层面率先开展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化运营探索,坚持管办分离、社会化运营的原则,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养老资产,惠及更多社会老人,而且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在全省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