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内江全力推进“精神扶贫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9-07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内江全力推进“精神扶贫”见成效
“四好万安村”启动仪式(资料图)


东兴区田家镇“家庭能人”在实训基地讲解技术(资料图)


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67岁的刘吉成一直是村里的“焦点人物”。

2013年底,刘吉成本人患病,原配妻子患重病去世,儿子又被检查出视力残疾,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刘吉成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和帮扶干部的耐心劝说和鼓励下,他重新树立生活信心,通过养猪发了家、盖了房、找到了新的老伴,成为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子”。

刘吉成的故事是内江市大力开展精神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内江市把“精神扶贫”作为突破口,积极搭建有效载体,以思想道德润心,以精神文化铸魂,引导群众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群众“内外皆修”,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依靠辛勤劳动收获“致富果”。

整体谋划 构建精神扶贫机制

如何让“勤劳脱贫光荣,摘帽生活幸福”的积极理念深入人心?答案是:精神扶贫。

内江市以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为统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为实践载体,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行动目标,整合各方力量,动员社会各界,面向贫困村、贫困户启动了“精神扶贫十大行动”。

精神扶贫十大行动包括:“十爱进万家”“身边人讲身边事”“农村家庭能人”培养、邻里守望互助、“晒晒我的好家风”、家庭道德实践、移风易俗、农村环境“五清”“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寻找“蝶变”乡村等,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在印发《关于深化“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开展精神扶贫十大行动方案》的同时,内江市还以市委办名义印发了工作任务清单,对深化“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开展精神扶贫十大行动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制推进。

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通过“文化墙”“文化长廊”“宣传栏”“广告牌”“小品”的方式,打造一批文明景观与村容村貌相融合;并结合村情、民意制定《睦邻关系七字歌》《争做文明村民倡议书》《四方村村规民约》《四方村红白理事会制度》等,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窥一村望一城。内江市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讲文明,改陋习”乡风评议活动,有效治理铺张浪费、沉溺赌博、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开展法治宣传进乡村、法律援助进乡村活动,举办民俗文化节活动,引导村民养成勤俭节约守法观念。

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开展整理、编写、宣传体现“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家训家规,举办“寻找最美家庭,传承最美家风”故事分享会,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精神脱贫注入强大动力。

人人“爱党、爱国、爱内江、爱社会、爱自然、爱家庭、爱学习、爱劳动、爱健康、爱人生”,群众在感恩奋进中增进脱贫内生动力——爱的力量、德的力量成为甜城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和谐文明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先进典型 引领提振脱贫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内江市涌现出“四川脱贫榜样”刘小康和内江脱贫攻坚“奋进奖”陈永和、庞桌礼等一批先进典型,他们如同“精神领袖”,广泛传播精准扶贫经验,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2020年12月30日,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脱贫攻坚“四川好人榜”发布,内江有2人上榜。其中,隆昌市开心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舒銮洪获评“脱贫奋进”四川好人。

在隆昌市石燕桥镇,舒銮洪是返乡创业的代表,他重点发展花椒产业,成立了隆昌市开心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花椒种植面积约1200亩,还注册了“开心花椒”“友椒情”“椒啦啦”等10个商标。

种植过程中,舒銮洪与多个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技术支持,同时还组织研发团队研发出花椒手动研磨瓶,获得2项发明专利。为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主动融入隆昌市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中,成立了电商中心,每年实现电商销售额数百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周边群众不仅找到了工作,周边300多户农户也纷纷加入种植花椒的行列,“一人富”变成了“一起富”。

这是内江市利用先进典型引领,提振脱贫信心的一个生动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尤其要讲好群众身边的脱贫典型事迹,增强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不要、美好生活自己创造的决心和信心。

2020年5月15日,内江市启动“百名能人走千村”暨基层党员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0名以上“农村家庭能人”成立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技术指导等,确保村建制调整后的近1000个行政村全覆盖。

村民们不仅学到了技术“干货”,更点燃了脱贫致富的热情,培训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村民李永秋家种植了100余株果树,正缺专业人士指导。她迅速记下“农村家庭能人”的电话号码,高兴地说:“这个活动真是太好了,有了老师的指导帮助,我不愁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教好贫困户技能,育好脱贫致富能人。数据显示,5年来,内江培养了近80万“农村家庭能人”,充实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队伍。

除了“百名能人走千村”,内江市还创设“大千流动讲堂”,开展“感党恩·战疫情·话脱贫·奔小康”“联通双城·共建文明”等文明新风微宣讲4009场(次)。

策划组织以“感党恩·话脱贫·奔小康”为主题的走进贫困村贫困户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一轮入户宣传、开展一轮事迹巡讲、报道一批脱贫故事等“十个一宣传”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汇聚乡风文明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增智”上,内江市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农民夜校”平台和农技员队伍技术优势,持续开展贫困户技能、技术培训,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

2016年以来,在301个贫困村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00余个,辐射带动当地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超1000元,为贫困户持续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精神文化 筑牢奋进思想根基

2020年10月12日,在东兴区双才镇高屋村新建成的文化院坝和文化长廊上,数百名村民再一次“享用”了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广旅局组织、表演者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

在他们身旁,一幢崭新的楼房格外醒目。这里有储藏了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书籍上万册的农家书屋,有配备了腰鼓、二胡、吉他等整套乐器的村文化服务中心,有配备了乡村医生和设备的村卫生室……满足村民们学习技能、丰富知识、休闲娱乐、看病就医等需求。

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后的现状。短短5年时间,高屋村从一年到头难得有场文艺演出活动,到如今演出活动经常送到家门口;从游客不愿去的贫困小山村,到荷花节、桃花节、蜜桃丰收节、摄影大赛相继登场,备受游客青睐。这些变化,高屋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成华感受深刻:“自从这些阵地建起、设备(设施)配齐后,村里一下子热闹了许多,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屋村只是一个缩影。内江市始终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手抓,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强配优阵地力量,不仅给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还极大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乡风文明。

2020年,系列举措还在不断加持——

建成农村道德讲堂92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80个,贫困村志愿服务站60余个;

规划建设讲文明树新风、农耕文化主题墙绘、景观等2000余处;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汇聚各级各类宣教资源、平台阵地、资金项目和队伍力量,开展移风易俗、文化惠民、政策宣讲文明实践活动2.4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组织“我们的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统筹46支文明文艺小分队,分赴村镇、社区、基层学校、企业开展文明宣讲、演出、培训等活动;

投入财政资金约1103万元,保障107个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投入资金约363万元,为301个贫困村文化室购置设施设备;投入财政资金约679万元,用于13581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工程升级后的运行维护。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志智双扶,增添动力。如今,内江“十三五”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迈步新征程,“志智双扶”将进一步增强脱贫户努力奋进、主动作为的内在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