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今年4月,我市印发《内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实施方案》,明确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全覆盖、分类类别全覆盖、设施体系全覆盖”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到2020年12月底,初步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城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全覆盖,至少有1个县(市、区)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全覆盖,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处置。 进机关、进商场、进广场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旨在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近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进机关”“进商场”“进广场”的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生活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2019年以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在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率先出台《内江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在12个公共机构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组建310人规模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开展“公益星期六——走进经开区”“垃圾分类进机关、进社区、进商场”等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覆盖人数达7000人以上。同时,创新开发垃圾分类手机小游戏,设置20期有奖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20000多人次。 强化责任落实,健全长效机制。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组织监督、政策激励等措施,着力构建“管理规范、运转顺畅、处理有效”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强化业务培训。健全定期学习制度,分类分层对市级部门、县(市、区)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前往其他市(州)考察学习,着力提升公共机构干部职工生活垃圾分类业务能力;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绩效考评,开展不定期检查督导和定期通报,确保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明确工作目标,建立三个体系。建立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按照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四种分类标准,制定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目录,规范收集容器样式,建立台账登记制度,记录各类垃圾的数量和去向;建立垃圾分类清运体系。协助城管执法、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做好垃圾清运,做到有害垃圾定期清理,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依托具有废旧商品回收资质的企业,对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进行收运处理,促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两网融合”。 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分类氛围。开展集中宣传,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重要活动内容,制作并发放宣传手册、海报,运行线上小游戏和有奖问答,指导公共机构利用单位微信群、QQ群、电子屏等随时随地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干部职工垃圾分类意识;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志愿者轮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开展生活垃圾“六进”宣传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树立“垃圾减量从我做起”的观念;创建示范基地,鼓励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设,今年将在内江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务服务局、内江市第二中学建立全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公共机构交流学习,推动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创建节约机关为主线,尽职担当、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我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先行先试,安置垃圾分类投放智能设备 内江经开区垃圾分类显成效 6月25日,内江经开区汉渝小区居民陈先生提着一口袋空矿泉水瓶来到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智能设备前,用手机微信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行登录,然后选择“可回收垃圾”选项,这时取码口吐出一张二维码贴纸,陈先生用这个二维码扫码开门,一个投递口随即打开,陈先生将矿泉水瓶放入投递口并将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最后关闭投递口。这时,屏幕上出现陈先生的投递信息——垃圾类别:可回收垃圾;重量:1000g;今日单价:0.5元;总计1元钱。再按确定完成了投递。 据了解,小区居民可向该设备投放各类可回收垃圾,投放成功后,系统自动返现到居民的微信钱包。整套系统后台连接着大数据平台,每天的价格是根据内江市二手市场的回收价格而变动的,保证回收价格的公平合理,而且每笔收益都可以在微信上查询到,方便又清晰。 “端午节到了,粽叶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每天喝的牛奶纸盒可以回收利用......”陈先生说,虽然一开始不习惯,也没有概念,但慢慢地垃圾分类就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垃圾分类能否成功,考验的是市民素质以及基层治理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内江经开区坚持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在辖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专题培训会、大型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激发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理念。共计召开垃圾分类专题培训会2次,组织大型宣传活动3次,制作宣传栏12块,张贴海报50多张,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入户宣传500多户、发放垃圾袋36000多个。 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结合前期对辖区各小区垃圾产生量、人口分布状况等情况的摸排结果,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四分类”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并确定制定辖区交通镇协力社区、壕子口街道内棉社区和内江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区、交通镇协力社区办公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区域。 考察学习,购买服务。先后组织人员到深圳、广元、德阳、温江等地考察学习城乡垃圾分类。参照先进经验,结合辖区实际,内江经开区采用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招投标引进成都一家有资质的环卫公司为运行公司,全面推动全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试点区域,探索运行。安置垃圾分类投放智能设备2台、非智能垃圾收集点4个、办公区分类垃圾桶18个,采取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定点宣传活动、逐一入户宣传等方式,让宣传不漏一户。此外,对每一位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定点指导员都进行耐心宣传、讲解,对分类不正确的进行二次分类。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考核标准,抽调专人每天对试点区域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及指导,督促运行公司根据垃圾分类情况和产生量,合理确定收运频次、时间和运输路线,足量配备分类运输车辆,对分类投放不符合标准的、分类运输环节混装混运的及时整改,确保做到投放标准,收集规范。 内江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辖区居民每日分类投放次数达600多次,正确投放率达40%。下一步,内江经开区将结合垃圾PPP运维模式,探索在全区农村范围内启动垃圾分类,让制度成为居民的习惯,为全区人民创造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垃圾分类进校园 内江二中推进学校垃圾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践行垃圾分类,美化共同家园”……近日,记者走进内江市第二中学,看到校园内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垃圾分类宣传栏、垃圾桶等设施也是一应俱全,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为深入落实学校创建内江市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内江市第二中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学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计划,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将垃圾分类工作具体落实到人。学校总务处为牵头责任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垃圾分类各项具体工作。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利用LED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全校5200多名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提高全校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发放宣传资料180多份,制作宣传展板2块,各班播放宣传视频80多次,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垃圾分类氛围,带动师生身边更多人加入到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学校各班班干部110多人开展垃圾分类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学生垃圾分类认识能力。 加大投入,完善管理。采购各类分类垃圾桶180多个,新建分类垃圾库1个,满足垃圾分类的硬件需求。同时,完善学校垃圾分类、存放、回收、运输、处置等日常管理,促进资源回收利用,营造优美、干净的校园环境。 内江市第二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完善、细化措施,总结经验,推动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