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市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也有了新面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多样的公共服务。 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有了新面貌 “现在,家门口就有健身器材,方便多了。”10月14日一早,家住内江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内棉社区西园小区的刘大爷来到小区公共休闲场地锻炼。锻炼累了,刘大爷便坐在旁边的长椅上休息片刻,再回家吃早餐。这样的生活,刘大爷已经坚持两年多了。 刘大爷告诉记者,他一直都有早上锻炼的习惯,以前为了找健身器材还得走很远的路,现在,家门口的健身器材很齐全,确实很方便。 据了解,由于公共健身器材数量较少,加上维护工作力度不够,以前,城区内的器材大都很老旧。自开展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以来,我市在公共健身器材的更换和修复上下了大功夫,不但在很多地方安置了大量的新器材,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维护。铁站街、公园路、桂湖街……如今,即便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老旧小区,也能看到各种崭新的健身器材,让市民在闲暇之余能进行适当锻炼。 “内江现在真的很宜居,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市民文明素质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设施也日益完善,在这里生活,质量一点不比大城市差。”在市中区大洲广场散步健身的陈女士高兴地说。 构建以家属区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圈” “婆婆,身体不舒服随时来测血压血糖。”10日14日上午,在市中区城东街道交通路社区文明实践站,社区医务人员正在询问居民张婆婆的病情。 72岁的张婆婆住在有近40年历史的市中区交通路190号小区,因年轻时操心劳累,身体落下很多病根。她说:“好在医院就在家门口,走10分钟就能到,医生态度也很好。” 今年,交通路190号小区所属的市中区城东街道交通路社区03网联委片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在做好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交通路社区围绕居民所盼,加强对接和谋划,积极构建便捷便民的“公共服务圈”。 市中区福利巷38号小区居民赵爷爷以往对小区公共服务不太满意,而现在他见到社区干部、网格员就竖起大拇指。 原来,以前福利巷38号小区院内的围墙、路灯、便民桌椅、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不完善,后来,交通路社区协调相关部门,现在不仅设施齐全,还腾出一间居民活动室,经常举办文娱活动,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今年中秋国庆前夕,社区在我们院内组织开展了一场文艺演出活动,社区干部、群众一起唱歌跳舞、开怀畅谈,这样迎‘双节’很闹热,也很有意义,这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是没有条件办到的。”赵爷爷说。 走出家门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社区办事;步行不到15分钟,就可以看到医院、幼儿园和小学,找得到餐饮店,寻得到银行等办事机构……如今,交通路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依托,以家属区为中心构建出的“公共服务圈”,基本涵盖居民生活所需,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完善的公共服务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以上只是我市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果的一部分。现如今,走在内江城区内,街道两旁整齐的栅栏,小区周边明亮的路灯,方便过街的人行天桥……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不但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也让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闲暇时,人们可以在书屋里看书,去广场上跳坝坝舞、健身操,或到公园、广场里散步……这些都是我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点滴细节。 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借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我市各级相关部门花大力气加强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对多处健身器材、小区路灯、道路斑马线等进行了更换和维修,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让市民的生活更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