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凌家镇柳家嘴村:“美丽乡村”不是梦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4-15
市中区凌家镇柳家嘴村:“美丽乡村”不是梦
鱼塘
黄澄澄的果子压弯了枝头



“跟你再次确认一下,家里现在没有读书的了?”“没得了。”3月26日,在市中区凌家镇柳家嘴村脱贫户陈用兵家中,第一书记熊剑雨正拿着《贫困户调查表》与他面对面交谈,逐一完善22项调查内容,了解他的生产生活需求。这是自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以来,熊剑雨连续作战、走访摸排的第37户村民。

早在2015年,柳家嘴村的40贫困户都已全部脱了贫。为确保村民增收致富、脱贫不返贫,村里80%的土地都流转出去发展柑橘、猕猴桃、青花椒等种养业,村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挣钱。眼见着村里产业越来越红火,温饱问题解决了,致富的路子出来了,村民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建设幸福美丽宜居乡村这个新目标,也不再是梦——

在外务工时

家乡是坚强后盾

柳家嘴村辖区有5个村民小组,共285户910人,其中40户105人在2015年由贫困户全部转为脱贫户。全村80%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内江市市中区广裕专业合作社、内江市市中区晴天了家庭种植农场、黄老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刘传建种养专业合作社、内江市市中区墨涵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柑橘、猕猴桃、青花椒种植等,村民既能在流转土地中获得收益,又能在合作社务工挣钱,还有的选择外出打工,为脱贫奔康事业再添一把火,今年57岁的陈用兵就是其中之一。

自2015年脱贫后,陈用兵便一直在省外务工。从事建筑行业的他,一个月收入在3500元至4000元不等。

春节前,刚回到家乡就面临疫情的严峻形势,这让陈用兵很是忧心,一直担心不能按之前定好的日期返岗。为此,疫情之初,熊剑雨两次来到他的家中,叮嘱他做好防护措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走出家门务工挣钱。这样的走访,既安抚了陈用兵,也温暖了他的心。陈用兵也告诉熊剑雨一个好消息:“接到老板电话说做好准备,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要去云南了。”

“到时候你要出去之前还是给我打电话说下,去了那边也要经常跟我联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给我说。”熊剑雨再三叮嘱陈用兵。陈用兵的返岗问题解决了,熊剑雨心里的石头却不能彻底落下——疫情还未结束,保障村民的安危和健康,他的责任依然重大。

事实上,村里与陈用兵一样在外务工的村民有许多。家乡的变化他们一一看在眼里,如今的柳家嘴村,已成了在外务工村民最坚实的“后盾”。

“以前就靠种庄稼,一年收入就跟现在一个月差不多,差距太大了,就想盼到出去多挣钱,以后钱攒够了就回来创业。”陈用兵说,这些年村里变化大,不仅仅是解决了温饱,致富的路子也逐渐越走越宽,这让他对将来返乡创业更有信心,干起活来也更加有劲了。

产业作支撑

村民日子有盼头

走出陈用兵的家门,不远处就是刘传建种养专合社的54亩鱼塘。继续前行,碧水环抱中,微微凸起的小山丘上满是翠绿的柑橘树,棵棵连成片,绿色满溢,远远望不到头,一幅绿水青山的大好春景呈现在眼前。

柳家嘴村的柑橘林,可不止这一片。在2组脱贫户谢淑琴的住房旁,晴天了家庭种植农场的195亩柑橘园也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片柑橘林,以“沃柑”和“春见”品种为主。眼下正值沃柑丰收季,风吹时,柑橘花的香味丝丝入鼻。入口处,甜蜜的沃柑已经在箩筐里等待着它的“主人”。

“一年大概总收入可以达到200多万元,除去成本还是能赚钱的。”农场负责人张昌宁介绍,今年园区内沃柑的产量有20余万斤,主要采取订单式和果园采摘、现场售卖三种方式进行销售。“柳家嘴村的沃柑还是有些名气的,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和其他镇、村群众自行开车前来购买。”张昌宁笑呵呵地说。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规划是关键、劳动力是保障。说起村里未来的发展,熊剑雨满怀信心:“现有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下一步,就是要让现有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完善和调整产业结构,吸引本村在外青壮年回乡创业,先富带动后富。”

谢淑琴是最先到园区务工的村民之一,2019年,她的务工收入达到了1万余元。“勤劳能致富这句话真的是有道理,有产业可以让我就在家门口务工,既方便又能赚钱,生活肯定是越过越好了。”谢淑琴话里话外都是干劲。

“四好”+“文明”

人居环境大改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与乌龙河相伴的柳家嘴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赢是村两委和全村村民一直遵循的脱贫制胜之道。

今年59岁的5组脱贫户陈火松,从小在乌龙河边长大,对这一方水土,感情深厚。因病致贫的他曾是一名老兵,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些年,依靠着村里蒸蒸日上的产业发展,他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务工机会,还为家乡的环境治理贡献了力量。“村里组织去捡沿河两岸的白色垃圾,我身体情况好的时候就可以一起去,又能赚钱,又能为居住的环境出力,两全其美。”每个月的固定补助,加上务工收入,一年1万多元的收入让陈火松与“贫困”再未相遇。

曾经的乌龙河柳家嘴段,劣Ⅴ类水质困扰着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自开展环境治理以来,无论是沿河两岸的白色垃圾、河面的漂浮物,还是人为导致的面源污染,都在村民们养成的良好习惯和日渐恢复的生态中慢慢消失,目前这段河流已达到四类水质标准。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5组承包65亩土地栽种雷竹,用来退耕还绿,修复生态环境。5组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土地在里面,一亩一年500元。”柳家嘴村村主任肖长生告诉记者,“退耕还绿”行动不仅能帮助脱贫户增收,还能最大程度固土,预防水土流失,对修复环境非常有利。此外,日常巡逻、打捞清理和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也都形成了常态,乌龙河将会变得更好。

而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集中开展大清扫……每一次“全民行动”,都为柳家嘴村的人居环境改善赋予能量。村民纷纷感叹,环境好了,不仅居住舒适感增强,疾病也能减少。

从前的柳家嘴村,路边、门前、院落垃圾零散堆放,到处乱糟糟的。如今,11个垃圾库遍布全村,村民自觉遵守垃圾堆放规则,31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乡村的夜,改厨改厕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村民收入不断创新高。而正在修建中的川南城际铁路,将为“柳家嘴风光”面向大众带来更多机会。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如今的柳家嘴村得以充分体现。从“贫困村”“落后村”到省级四好村、市级文明村,柳家嘴村建设“幸福美丽宜居乡村”希望在前。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