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了内江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副队长刘洋。前不久,他被推荐为我市“最美基层环保人”之一。他进入环保系统工作11年,其中8年时间都在做环保信访工作。 刘洋告诉记者,说是环保监察执法,但大部分时候,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基层与老百姓交流,面对面协调解决环保信访问题,许多经他手的环保案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深入一线 调解纠纷 刘洋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环保信访投诉较多,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部门协调合作。每每遇到急需处理的环保案件,刘洋就会立即到现场调查,大部分投诉经过现场沟通后都能得到有效解决,也有一些特例需要花更长的时间。 令刘洋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长达两年之久的环保案件,一个村民因为邻居养鸭而质疑邻居对饮用井水造成了污染。刘洋到现场调查,发现真实情况没有村民在投诉中表述得那么夸张。“因为投诉人比较固执,几次协调都无功而返。”刘洋说,那段时间,他经常和同事一起深入现场,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最终,邻居做了让步表示不再养鸭,这个历时两年多的案件才得到彻底解决。 刘洋说,诸如此类的案件非常多,解决的过程很繁琐,但只要有信访投诉,他都会深入现场,不论是深沟还是洼地,他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排污的地方,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现场踩点 推动工作 2019年8月,内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印发了《内江市开展“环境圆桌对话”,化解突出环境矛盾纠纷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对“圆桌对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刘洋告诉记者,当时全省开展“环境圆桌对话”工作的只有成都和内江两个试点城市,选择内江一方面是刘洋等工作人员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就是内江的环境信访疑难案例较多,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化解。 因为是试点城市,开展工作没有可以参考的样板,刘洋和同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刘洋向记者解释,“圆桌对话”的本质就是通过面对面交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为了能顺利开展“圆桌对话”工作,为地方基层环保做好榜样,刘洋和同事一起为推动“圆桌对话”现场踩点,选择了8个疑难案例做为目标性案例。刘洋说:“那段时间我们到现场倾听群众的诉求,又去被投诉的企业了解情况,查看是否属实。”这8件矛盾纠纷中,有4件属于异味扰民,另外有涉噪音扰民纠纷1件,涉水环境纠纷1件,涉环保手续和规范纠纷2件。这些案例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是反复投诉的问题。 通过“圆桌对话”,群众反复投诉的这8个环保问题调解成功,后未再收到群众举报。刘洋说,“圆桌对话”直接的成效是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时也建立起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沟通协调机制。 顶住压力 解决问题 2017年,随着省级环保督察组与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先后进驻,我市环境信访工作迎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期间,刘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刘洋告诉记者,当时刚开通信访电话通道,省环保厅要求每天接到的信访问题都需要在7天内得到回复,而每天全省接到的环保问题举报电话成百上千,随时可能有内江的信访案件产生。 时间紧、数量大、问题难,但刘洋还是顶住压力毫不犹豫地接过担子,每天都在办公室待到次日凌晨,因为这个时候,在成都的同事才将信息传到刘洋手中。而刘洋则和留守的同事一起,将发来的案件分类处理,传到基层各负责人手中。 那时,刘洋几乎把办公室当成了家,在办公室连续奋战了1个月,每天仅能休息五六个小时,他咬紧牙关坚持下来,通过统筹协调,多方联动,集中攻坚与持久战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圆满完成任务。 据统计,当时内江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301件,所有信访件均顺利办结回复,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回应了群众呼声。 2018年,为顺利迎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刘洋牵头开展了一系列环境信访问题整改督促工作,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301件信访件整改工作实施销号制度,对已完成整改的,督促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弹;对未完成整改的,督促按照方案快速推进,挂图作战,整改完成率达到了96.68%;在2017年的基础上,理顺机制,完善制度,统筹协调,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129件,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