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用“院子情结”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05
呼吸乡野清新空气、流连村边田间小路、观赏农家田园风景、体验乡间生活乐趣…… 春节假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特别是80、

  呼吸乡野清新空气、流连村边田间小路、观赏农家田园风景、体验乡间乐趣……

  春节假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特别是80、90后年轻人,离开喧嚣的都市,将民宿作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民宿生意火爆超乎预期――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的华夏莲舍、北源之家等民宿开房率100%;无锡拈花湾小镇一房难求;广州增城区的慕吉云所,房房客满;深圳市大鹏新区约1400家民宿,入住率逾八成;韶关市以丹霞印象连锁客栈为龙头的星级乡村旅游民宿,入住爆满;东莞市麻涌镇新基白房子民宿、阳江市海陵岛山底古村海岛客栈、阳春岗美达霖生态园温泉民宿预订火爆……

  民宿火爆,与节假日期间传统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更多城市居民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有关,也与广东、江苏等地民宿产业精心设计、定位准确有关。

  以往,民宿通常与农家乐、旅游景点一起,成为一些乡村旅游的标配产品。不过,如今的民宿,赋予了更多新理念,做了更多创新,本身就拥有了吸引各路游客循迹而来的魅力。而民宿产业的兴旺,不仅带富了一方村民,也增加了当地村民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力量。

  无锡拈花湾小镇的民宿业,不仅吸纳了当地所有年轻人就业,还不得不从外地招聘员工;广东惠州龙门县的爱树乡村度假山居,已招用了近20名当地人为工作人员;江苏高淳慢城核心区域,很多村民自己做民宿、搞农家乐,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因此返乡创业。伴随着民宿业日益红火,原先的空心村人气逐渐恢复,乡村开始有了活力。

  不过,做民宿,并非盖点房子那么简单。民宿本质上是中国人的院子;而院子又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家族记忆,也是中国人生命体验中最温暖的地方。要让民宿成为旅游目的地,必须独辟蹊径,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良好体验和质朴简单的生活,唤起游客的乡愁。

  从目前民宿做得好的地方看,当地有温泉的,做温泉民宿,游客通常会冲着温泉而来;当地民居有特色的,就做特色民居民宿,比如客家围屋式建筑;当地有宗教场所的,做类似无锡拈花湾小镇这样的禅意小镇,游客过来就是放松和休息;当地树林茂盛的,可以做树屋;临近海岛的,可以做海岛客栈;当地有茶园的,可以做类似茗上茗好茶人家这样的民宿;当地渔业发达的,就做渔家乐;当地竹子多的,可以做竹屋。还可以独辟蹊径,做集装箱民宿、房车露营民宿等。

  中国乡村风景和地方资源千差万别,南北庭院风格更是迥异其趣。如果做民宿,能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在特色上下工夫,在创新上用力气,一旦成功勾起了中国人的院子情结,在给游客提供物理空间的同时,还能有趣味、情感和记忆方面的触达,就不愁无人光顾。

  民宿业可以作为一些村落产业兴旺的支点。通过民宿,先吸引游客,再吸引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能让乡村振兴拥有产业依托,也让生活富裕拥有源头活水。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公布的数据,当前中国有近6亿农村户籍人口,全国农民工总量2.8亿,其中,外出农民工近1.7亿。这些外出打工的,通常是年轻人,他们的离乡,不仅让乡村日益空心化,也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变得了无生机,缺乏活力。如果有了民宿,有了游客,有了钱赚,就能产生示范效应;有人返乡,有人创业,有人带头,就能让民宿成为产业。一旦空心村不空,贫困者不贫,田园成为花园,乡村振兴就有了持续后劲。

  相比旅游景点的巨大投入,民宿的投入较小,而且通常可以先点后面,先做核心再做周边。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做好道路、绿化等基础投入,为民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银行可以针对民宿项目,开发专属产品,也可以发挥小额贷款优势,灵活提供资金支持。

  民宿的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异曲同工。有些地方,可以先发展民宿,再在民宿的基础上发展小镇。通过民宿,积聚人气,吸引更多创业者加入,进而实现人口的适当集中。而要想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唯一路径就是集中。通过集中,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有基础,有依托,有抓手,使乡村振兴的“软硬件”全面改善。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