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前的路灯不亮,晚上走到那儿黑漆漆的。” “是呀,黑灯瞎火的,不安全。建议协调解决一下。” “这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大家的建议很中肯,我现在记录下来,尽快想办法落实。”……这是东兴区新江街道东风社区“有事来协商·议事长廊”建成后的一次议事会议。 有别于正式会议,社区干部、居民代表、政协委员围坐在长廊里,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社区的“家长里短”谈看法。 很快,改造路灯的诉求得到落实——在防空洞门口,两根路灯杆矗立,照亮了居民的归家之路。 如今,走在明亮的路上,社区居民吴中勇真实地感受到,修建社区“有事来协商·议事长廊”不是“搞花架子”,协商议事不是“走过场”。 这仅仅是内江市政协探索实践“有事来协商”工作的一个缩影。 威远县政协“四方村省补资金使用管理”协商议事会(资料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 解决好“在哪协商” 东兴区永兴镇团山村的政协联络室,简朴、整洁而庄严。并列的座椅,呈现出平等协商、民主协商的浓浓气息。 “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在内江,各级政协组织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主动对接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事、要事的同时,将政协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政协协商向乡村下沉。 截至目前,内江已建成“有事来协商”平台67个,其中市本级平台1个、县(市、区)平台5个、乡镇平台36个、村(社区)平台25个,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衔接。 沿着“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有事来协商”工作思路,市政协系统在乡镇(街道)成立了政协工作联系组、联络组或工作委员会,将协商平台延伸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了“平台在一线搭建、调研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协商、思想在一线引领、共识在一线形成、力量在一线汇聚”。 协商室是群众感受温暖的地方,也成为当地显著的政协协商标识。 市中区的“有事好协商”,东兴区的“同心同向”,隆昌市的“隆桥驿”,资中县的“船城协商会”,威远县的“同心圆协商会”……内江各地结合人文特点,探索开展接地气、合民意、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协商品牌。 此外,内江还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协商体系,健全工作制度机制。 出台《内江市全面开展“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建成“有事来协商·甜城协商会”协商室;5个县(市、区)分别制定了“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实施意见、工作规范,同步推动县级“有事来协商”协商室建成投入使用,并在市、县(市、区)、镇、村四级“有事来协商”小微协商的机构名称、场所设置、人员配备、制度机制等方面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